这件事导致皇上忍无可忍,最终采取了对玉檀的严厉手段。
大家或许可以理解这一点,但是他为何选择对玉檀使用如此残忍的“蒸刑”,似乎完全不顾及若曦的情感。
鉴于四爷对若曦的感情,这样的处罚似乎是不太合理的。
为何雍正最终做出此决定?
要论及这一点,我们需回溯到雍正当时的境况。
尽管雍正成功登基为帝,然其皇位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,其地位并不太稳固。
八爷党及十四爷的军权威胁时刻困扰着他,使他难以安享皇位的权力。
他首要之务是遏制那些人的势力,减弱谣言的传播。
他不留下任何在前任皇帝去世时身边的人。因此,他下令处死了李德全等人。
他已然蜕变,从四爷的身份逐渐晋升至帝王之位。
对他而言,除了若曦和十三爷,任何人若妨碍他的计划,他都毫不留情。
他为了十三爷,逼死了绿芜,这一点可见一斑;而为了若曦,他同意让玉檀继续留在她身边。
如果玉檀不再背叛,那么她应该也能够迎来一个好的结局。
四爷那残酷无情的本性让人印象深刻,能够容忍像玉檀这样的叛徒实属罕见。
他宁可错杀,也不放过任何疏漏,这是他一贯的处事风格。
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为了若曦,他竟然愿意让这样一个潜在的威胁存在在身边。
他唯一放过的人,可以说就是玉檀。为此,他还曾特别警告过玉檀,在他看来,已经尽心尽力了。
然而,玉檀仍旧无法收敛,即使明白皇帝已了解她的身份,她仍坚持向九爷传递消息,并试图煽动他与儿子之间的关系。
这种行为无疑是一再触及他的底线。
他曾经宽恕过她一次,但再也无法容忍第二次,因此玉檀的命运已注定无法逃脱。
蒸刑的残酷之处在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警示。
他没有选择悄悄地对待玉檀,而是下令让所有的宫女太监都亲眼目睹。
这是为了向他们展示一个警示,提醒他们,今天玉檀的命运可能就是他们中的某个人明天的命运。
他曾身份尊贵,出身皇子之家,早已在宫中布下无数耳目。
如今居高位者,心知宫中藏龙卧虎,自当谨防之。
他此举意在示警那些耳目,切勿觊觎皇权,否则必遭此惩。同时,亦为震慑其背后势力。
其实,在我看来,雍正最想表达的是,他希望通过玉檀的结局向八爷党传达一个信息:不要滥用若曦。
因为,若曦出身八爷府,与几位阿哥有着深厚的情谊,而且她本身也是个重情之人。
那些人很可能会试图利用若曦的人际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也许,他们认为,只要若曦在,无论他们做了什么,自己的性命都不会受到威胁。
尽管外界不甚了解,但是八爷一伙对若曦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了解得十分清楚。
那段话是因为你看到九爷临终前所说的。
在他被处死之际,十三爷奉若曦之命,送来了一纸血书。
九爷道出了他的心声,称若曦胜过老四的残忍,因为老四只折磨身体,而若曦则令他无法在死后安息,他含着对玉檀的愧疚和怜悯而去。
这里呈现的情况表明,九爷对玉檀并非毫不在意,甚至对她怀有一些情感。
九爷从来不是个善良之人,对于一个细作的死,他本应毫不在乎。
然而,他却表现出了这样的反应。
这引发了一个问题,既然九爷清楚知道玉檀这样做会导致她的死,为何还让她去执行?
他内心除了对权力的渴望外,似乎还怀抱着一丝侥幸之情!
尽管雍正知晓玉檀的身份,但并未加以处理,反而让她留在了若曦身旁。
他或许认为,无论如何,玉檀都能保住性命。
然而,他对帝王的冷酷心性依旧低估了。
雍正以玉檀的结局警告他们不可轻举若曦。
他或许可以宽容他们的一两次过错,但若是你屡教不改,那受到的惩罚必定比之前更加严厉,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。
既然玉檀注定离世,何不容她充分施展所长?
为了保护若曦的感受,雍正原本并未打算向她透露玉檀的事情。
他像之前欺骗若曦关于李德全出宫养老的那样,也打算为她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关于玉檀消失的理由。
#热点引擎计划#然而,正是承欢在无意间让若曦得知了这件事情,才导致了后续的种种纷争。
最终,无论如何算计,那些事情一个接一个地发生,最终导致若曦和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,雍正也心怀遗憾至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