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
根据民航局2025年6月28日起实施的新规,国际航班乘客携带充电宝的3C标识要求与境内航班有所不同,具体政策如下:
⚠️ 一、国际航班无强制3C要求
政策适用范围差异
境内航班:强制要求充电宝必须有清晰3C标识,且不属于召回批次。
国际航班(含港澳台航线): 不强制要求3C标识,仍按原有标准执行。
国际航班仍需满足的通用规则
容量限制:
额定能量≤100Wh(约20000mAh)可携带2块,无需申报;
100Wh–160Wh需航空公司书面批准,限带1块;
>160Wh严禁携带。
安全要求:
禁止托运,必须随身携带;
飞行全程禁用(包括起降阶段),且需关闭电源;
外观需完好(无鼓包、破损),且不属于召回型号(如罗马仕、安克特定批次)。
🌍 二、政策差异的深层原因
法规体系不同
3C认证是中国特有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,仅约束国内销售或进口至国内的产品。国外产品遵循生产国或国际标准(如欧盟CE、美国FCC/UL、日本PSE等),中国无权强制要求其符合3C标准。
实际操作难题
国际航班乘客可能携带不同语言的充电宝,安检人员难以快速核验国外认证标识(如仅标注日文PSE认证的产品)。若强制查验,会大幅降低通关效率并引发纠纷。
风险可控性
国际航班沿用全球通行的《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》,通过容量限制和禁用规则已能有效控制风险。航空公司的综合风险评估机制也非仅依赖单一认证。
🔒 三、乘客注意事项
国外充电宝的潜在风险
无3C标识不意味着绝对安全,建议优先选择带国际认证标识(如CE、UL) 的产品。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低价充电宝。
出行前自查建议
核对容量标识是否清晰(需标注Wh或mAh及电压);
查询是否属于召回批次(通过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”官网);
若携带超100Wh充电宝,提前联系航空公司报备。
政策动态关注
目前国际航班政策暂未调整,但随着全球航空安全标准升级,未来可能同步加强管控。建议出行前通过航司官网或客服确认最新要求。
💎 总结
国际航班充电宝暂无3C标识强制要求,但需满足容量限制和禁用规则。乘客应主动规避安全隐患产品,选择合规充电宝,确保出行顺利与安全。
发布于:北京